2024年11月9日,由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TA)主办的第三届智能超表面技术论坛在西安召开。本次论坛以“新视界·RIS赋能6G”为主题,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400多位国内外专家齐聚会场,共同探讨面向6G时代智能超表面技术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
会议安排了圆桌对话环节,主题为“RIS标准与产业落地的机遇与挑战”,邀请了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袁弋非博士、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中心总监李福昌博士、中国电信研究院6G研究中心副总监李南希博士、中兴通讯无线及算力研究院技术预研总工赵亚军博士、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黄崇文、行晟科技CEO李鑫和北京邮电大学张宇翔特聘副研究员,本环节由中兴通讯副总裁王欣晖主持。
王欣晖 中兴通讯副总裁 |
|
袁弋非 博士 |
个人简介: 袁弋非, IEEE Fellow,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全球2%顶尖科学家,清华大学本科和硕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曾就职于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和中兴通讯,现在中国移动研究院担任首席专家,负责5G-A/6G无线传输前沿技术研究。获IEEE通信协会亚太杰出论文奖。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China Communications编委,《汉斯-无线通信》期刊主编,3GPP NOMA (非正交多址)Study Item 报告人,IMT-2030 新型多址接入任务组组长和RIS任务组副组长。撰写出版中文/英文专著13部,美国授权专利60余项。 |
李福昌 博士 |
个人简介: 李福昌,1977年8月生,工学博士,现任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中心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秘书长。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及固网移动融合等专业的标准制定、测试验证、课题研究等工作,曾先后主持、参加了科技部、工信部和中国联通3G、4G、5G、6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和应用方向百余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6次、中国联通科技创新一等奖7次、二等奖10次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
李南希 博士 |
个人简介: 李南希,高级工程师,中国电信研究院6G研究中心副总监。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于同年入职中国电信研究院。主要从事3GPP国际标准化工作及无线新技术研究,担任3GPP Rel-18覆盖增强项目报告人,研究方向包括5G物理层技术,可重构智能表面技术等。提交3GPP国际标准提案200余篇,申请/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1本。曾获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电信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电信集团标准奖一等奖,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现任《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青年编委,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
赵亚军 博士 |
个人简介: 赵亚军,中兴通讯无线及算力研究院技术预研总工。于2010年11月加入中兴通讯,就职于无线及算力研究院算法部(北京)。加入中兴通讯之前,曾就职于华为(北研所)无线预研部,专注于4G LTE物理层标准算法的研究。拥有超过十年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经验,先后参与了3G、4G和5G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工作。目前,主要从事5G标准化技术研究和6G技术预研,研究兴趣包括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Near-field Technologies、Spectrum Sharing、CoMP等领域。他是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TA)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并担任联盟常务副秘书长;联合推动创建IMT-2030(6G)推进组的RIS任务组,并担任副组长。已经申请200多项4G/5G相关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其中有20多个发明专利被纳入4G/5G标准,成为标准核心基本专利。 |
黄崇文 研究员 |
个人简介: 黄崇文,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优青、浙江省杰青、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新一代无线通信关键物理层技术的研究、重点开展智能超表面技术、智能通感一体,6G无线AI等方向的研究。曾获IEEE马可尼论文奖、IEEE 通信学会伦纳德·亚伯拉罕奖、IEEE 通信学会Fred W. Ellersick论文奖等多项奖励。发表了100余篇IEEE期刊论文,成果被引用1.2万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 |
李鑫 行晟科技CEO |
个人简介:
2019-至今,行晟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 CEO,负责行晟科技所有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市场营销工作; 近30年深厚的电子及通信行业应用及解决方案经验,成功创立业内知名科技公司,后担任多家科技公司高管。 |
张宇翔 副研究员 |
个人简介:
张宇翔,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特聘副研究员,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面向6G的通感一体化、智能超表面、全息MIMO信道建模理论,基于AI的信道预测理论和MIMO OTA测试技术。在相关领域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0余项;入选北京市科协2024~2026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和2024年全球6G技术大会“6G星辰青年学者”。目前在研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1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被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3GPP、ITU、IMT-2030等采纳提案10余篇。担任IEEE ComSoc信道研究MIMO子组副主席,国际SCI期刊Electronics客座编辑,多个国际重要期刊会议审稿人。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21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3年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3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