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人工智能赋能信息超材料,材料革命、智能革命融合催生智能超表面,在5G、6G网络中都有众多潜在机会和广阔应用前景,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带来全新范式。智能超表面在规模商用前仍然在技术研究、工程应用、网络部署和标准化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为进一步推动智能超表面的研究与发展,中国电子学会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将于2023年7月24—26日在重庆市举办“智能超表面前沿探索”青年科学家沙龙。沙龙分为主旨报告、闭门讨论会和参观考察三个环节。主旨报告环节邀请东南大学游检卫教授、浙江大学黄崇文研究员、中国电信研究院李南希高级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武庆庆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白旭东副教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菅梦楠工程师,围绕“智能超表面”展开分享。诚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电子学会承办、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重庆市电子学会、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协办。本次活动的主旨报告环节将在中国电子学会视频号直播,点击下方按钮可预约直播。

报告嘉宾

游检卫
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
报告题目:拓扑电磁超表面的最新进展
报告摘要:本次报告将介绍非线性有源拓扑超表面和可重构有源拓扑超表面。具体而言,在非线性拓扑超表面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将拓扑超表面与非线性光学相结合可以研究拓扑保护频率转换器、拓扑孤子、拓扑激光以及非线性诱导的拓扑相变等新型器件。这些进展不仅说明有源拓扑超表面可以产生一些在线性体系中不存在的新现象和新功能,还展示了非线性拓扑超表面在新型有源器件方面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在可重构拓扑超表面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有源拓扑超表面的可重构功能可以显著提高拓扑超表面的空间利用率。此外,可重构拓扑超表面还可以在单个拓扑超表面中实现多种功能,进而有助于实现多功能一体化器件。
嘉宾简介:游检卫,教授、博导、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国家海外优青、IEEE高级会员、华为“紫金学者”。长期从事“电磁超构材料和计算电磁学”的软硬件开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了70余篇学术论文、专著/章节5部,包括第一作者发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IEEE旗舰期刊IEEE Trans.等。相关研究成果服务我国军民重点单位,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主持和参与欧盟地平线计划欧洲研究理事会(ERC)重大项目、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择优资助项目、华为合作项目等。

黄崇文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
报告题目:RIS辅助的毫米波/太赫兹波波束赋形设计
报告摘要:为了获得太赫兹通信所带来的大带宽和高速率,保障吞吐率的提升,又能利用波束赋形技术克服太赫兹通信带来的覆盖范围小、传输距离短和衰减大等问题,基于智能超表面(RIS)和太赫兹通信两项关键6G候选技术的各自优点,结合这两项关键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潜力的解决方案之一。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在硬件受限条件下的RIS辅助的毫米波/太赫兹的波束赋形的设计、鲁棒性波束赋形的设计、以及人工智能使能的波束赋形设计等关键理论和技术。此外,该报告也将阐述RIS在未来毫米波/太赫兹无线通信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嘉宾简介:黄崇文,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优青、浙江省杰青、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学者、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先后获得IEEE马可尼论文(Marconi Prize Paper)奖、IEEE通信学会Fred W.Ellersick论文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华为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主持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海外优青、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全息MIMO 6G无线通信”重大国际横向等十余项项目。主要从事新一代6G关键无线通信技术、重点开展智能超表面技术、全息MIMO,6G无线AI等方向的研究。发表SCI期刊论文80余篇,其中包括发表了智能超表面赋能无线通信领域的首篇IEEE TWC论文,单篇28个月内被引用1000余次(Google Scholar);4篇ESI热点论文,7篇ESI高被引论文。目前担任浙江通信学会主任委员会委员、理事、秘书、《电子与信息学报》第九届编委会委员、编委、中国通信学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科协海智特聘专家、IEEE Comsoc SIG on 6G signalprocessing组主席、以及IEEE WC客座编委、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Elsevier SignalProcessing等6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同时,他还担任2023 ICC workshop on HMIMO、2022Globecom workshop on HMIMO、2021 IEEE WCNC, 2021 IEEE VTC-Fall, 2021 IEEE WCSP等十余个国际旗舰会议的研讨会/专题主席。

李南希
中国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从标准化的角度看RIS的限制、需求与挑战
报告摘要:业界对RIS的研究仍处于发散期,新奇构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相关技术方案、器件、架构都尚未形成收敛。为推动RIS技术最终落地,一方面需要甄别RIS的关键应用及场景,促进相关研究收敛;另一方面是需要积极推进RIS的标准化工作。本次演讲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开展,着重以对RIS标准化工作的思考为切入点,探讨RIS的限制、需求与挑战。
嘉宾简介:李南希,高级工程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于同年入职中国电信研究院。主要从事3GPP国际标准化工作及无线新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5G物理层技术,可重构智能表面技术等,目前担任3GPP Rel-18覆盖增强项目报告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无线空口传输技术”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提交3GPP国际标准提案100余篇,申请/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专著1本。曾获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电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武庆庆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智能反射面使能的容量提升与覆盖增强
报告摘要:智能反射面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极具潜力的关键使能技术之一,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大量关注。其中,智能反射面对电磁传播环境的操控,可通过相位调控和组网部署两个维度实现。本报告聚焦于利用智能反射面实现容量提升与覆盖增强两个目标,包含:1)容量提升:从相位调控和部署架构两个角度,探讨智能反射面在系统容量方面的极限性能;2)覆盖增强:讨论以覆盖增强为目标的低成本智能反射面架构,论证利用静态智能反射面增强无线信号覆盖的可行性。
嘉宾简介:武庆庆,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国家海外优青、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研究6G智能反射面(IRS)、通感算一体化、空地网络、大规模绿色智能物联网,发表IEEE期刊论文100余篇、6G白皮书1部、专著/章节6部,引用2万余次,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AI-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奖、IEEE通信学会亚太最杰出青年学者奖、IEEE通信学会Fred Ellersick论文奖、IEEE通信学会最佳教程论文奖、IEEE通信学会最佳青年论文奖、IEEE通信学会亚太杰出论文奖、中国通信学会优博论文。担任IEEE TCOM/TGCN/CL/WCL编委、IEEE JSAC客座主编、IEEE SPS上海分会主席、IEEE VTS无人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先后9次担任IEEE期刊6G智能反射面等专题的客座编委,8次担任IEEE ICC/GC等旗舰会议研讨会主席,2020年共同创立IEEE通信学会智能超表面和空地通信2个新兴技术委员会。其6G特邀教程讲座《面向6G通信的智能反射面(IRS)技术》线上播放量超过1.6万次。

白旭东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自激励数字可编程超构表面设计与应用
报告摘要:数字超表面是人工电磁超构材料的最新研究方向,通过加载PIN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实现超表面单元状态的实时重构,并进一步结合FPGA数字技术完成对电磁波的动态精细调控。现有反射式或透射式数字超构表面均需要额外的空间激励馈源,馈源通常距离功能表面数倍波长,导致系统的整体剖面较高,很难满足星载或机载系统共形低剖面等应用需求,无法适配于飞行器、宇航平台等内部空间有限或气动外形严苛的工况要求。自激励数字超构表面通过超表面单元的馈电调相一体集成设计,有效融合数字超表面序构设计、相控阵天线波束合成和匹配滤波等多种手段,采用高效率微波集成馈电网络替代传统数字超表面所采用的空间激励馈源,大幅度降低系统整体剖面高度约两个数量级,可实现低副瓣大角度扫描和动态多模涡旋波激励。该项研究可为发展低成本轻量化低剖面相控阵系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嘉宾简介:白旭东,西北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微波阵列与相控阵天线、低成本数字超表面相控阵、共形自激励数字超表面、时间调制数字超表面及超表面吸波隐身等。曾任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预研副主任研究师等岗位,主持参与了多项航天重点型号的研发任务,并获得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青年岗位能手”、“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现主持承担包含军委装发预研基金、上海航天局前沿基础研究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计划子课题等多个重点研发项目,同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军科委国防卓越青年科学基金、军科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航天“921”等课题,在Research、Laser & Photonics Review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同时参与撰写了全球性技术联盟组织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TA)智能超表面技术白皮书,并多次担任IEEE CAMA等国际学术大会分会主席。

菅梦楠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预研工程师
报告题目:智能超表面应用、挑战与测试进展
报告摘要:RIS被认为是6G潜在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学界与产业界的共同关注热点。本报告探讨RIS在B5G/6G中的潜在应用场景,分析RIS在应用中面临的近场挑战与自由度挑战等,分享ZTE最新的测试进展,探讨RIS从理论走向商用的实践之路。
嘉宾简介:菅梦楠,201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加入中兴通讯算法部,从事6G前沿技术预研和标准化工作。目前参加IMT2030、CCSA等标准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拥有10余项专利,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超表面、超大规模MIMO、全息通信、轨道角动量等。
直播频道
本次活动将在学会视频号、知乎、B站号、科创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蔻享学术、科研云、腾讯会议等平台同步直播。
1、学会视频号

2、学会B站

3、 学会知乎号

4、 腾讯会议:845-730-164
如果您想要与报告专家进行互动,请通过以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