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楼洋明,金梁,王慧明,钟州,戴俊彦 | 基于超表面天线空时异构阵列的多流信号分离

研究意义

在空域信号处理中,为提高阵列的空间复用能力,需要增加接收机配备的天线。然而在空间大小受限的条件下,增加天线数量将导致天线间距缩小,提高天线间的信道相关性,使得空间复用的信号流数远小于天线数量。无线信道由多径构成,深入挖掘多径差异能够进一步降低天线间的信道相关性,提高阵列能够处理的信号流数。


本文工作

本文研究了基于超表面天线的空时异构阵列模型及设计方法。在无线多径信道条件下,阵列利用超表面天线具备的方向图灵活调控能力,令阵列中的天线在不同位置、不同时刻独立调控自身的方向图,提高多径信道叠加的差异性以提高阵列的有效自由度。然后,给出了基于无穷范数最小化的天线设计方案,在增强阵列的多流信号分离能力的同时,保证最大化收集期望信号的多径能量,并令非期望信号的多径叠加相消,进一步提高对每流信号的接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空时异构阵列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多径,提高空间复用性能。相比于采用同构阵列的传统 MIMO,能够令误比特率降低一个数量级。同时通过搭建实验验证平台,验证了超材料天线具备多流信号分离能力。

本文的创新点如下:

(1) 提出一种面向无线多径的超表面可重构天线模型。在天线上超材料单元排布确定的情况下,建立超材料单元状态与方向图的对应关系。与现有天线中设计波束指向单径不同,我们以多径叠加结果为设计目标,通过改变多径叠加方式改变信道,提高有效自由度。这种可重构天线是实现阵列可重构的前提。

(2) 提出一种空间维度上的异构阵列设计方法。通过调整接收阵列中每根天线的方向图,降低每根接收天线上多径和信道之间的相关性,使阵列的有效自由度与阵列自由度相同,解决信道矩阵缺秩导致的空间复用能力下降问题。

(3) 提出一种时间维度上的异构阵列设计方法。利用超表面天线的方向图捷变能力,在单个接收符号的持续时间内快速切换方向图,使同一信号流等效经历不同信道,形成虚拟多天线,令有效自由度增加,提高信道矩阵的秩,增强阵列的空间复用能力。

(4) 基于空间与时间维度的独立性,在上述两种异构阵列的基础上,提出空时异构阵列,并针对该阵列给出一种基于无穷范数最小化的多流信号接收方案,在保证分离多流接收信号的同时实现每一流信号的最佳接收。


实验结果

仿真实验对比了采用无穷范数最小化优化接收信号的空时异构阵列(INM),随机改变超材料单元相位接收信号的空时异构阵列(RandW)以及经典MIMO天线阵列(Isomorphic)三种阵列条件的信号接收性能。信号均衡算法分别采用了迫零算法(ZF)及最小均方误差算法(MMSE)。

从图1可以看出,相比于经典MIMO系统,INM配置与RandW配置下,阵列通过改变天线的方向图令信道的秩张开,从而降低了多流间信号的干扰,且相比之下INM能够获取更高的能量增益,因此当信噪比高于10 dB时,空时异构阵列具有更低地误比特率。

图1 采用四天线阵列接收时四流独立信号的总误比特率
图2则展示了在2天线时的性能变化。仿真中阵列采用2天线同时接收4流信号,对于经典MIMO系统来说,由于天线数不足,多流信号会相互混合,而空时异构阵列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多径间地差异,在2天线条件下也能够实现4流信号的接收。

2 采用两天线阵列接收时四流独立信号的总误比特率

图3为基于单空馈式超表面天线的多流信号接收实验验证平台,更加直观地展示超表面天线对有效自由度的提升效果。该实验验证平台由空馈超表面天线,接收机以及发射机构成。发射机同时发送两流独立视频信号,接收机采用单超表面天线接收并分离解调,接收结果展示在图4所示的图形界面中。

3 基于单空馈式超表面天线的多流信号接收实验验证平台


4 信号接收效果,分别为:(a)超表面天线采用全1编码的接收信号星座图;(b)完成信道均衡后分离出的两流视频信号星座图;(c) 视频信号实时播放窗口

实验表明,仅利用单个超表面天线就能够实现对两流信号的接收与分离。与之相比,传统天线即使具有于其相同的接收性能,也由于天线本身缺乏自由度而难以实现与超表面天线相同的信号分离功能。

全文下载: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32-023-3788-y



相关阅读

面向6G的智能超表面辅助调控无线通信环境: 反射,调制与安全
超宽角域广义布儒斯特超表面
可编程信息超表面的电磁信息理论新进展
空间交织超表面实现对太赫兹波的多样性操控
面向毫米波共口径终端的K/Ka波段高隔离度平面共口径波束扫描阵列天线
用于5.5G超高速低时延通信的毫米波双极化集成相控阵天线
SCIS通信学科最新出版文章总目录

近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