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联盟

RIS TECH Alliance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技术联盟组织,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 TECH Alliance,RISTA)希望可以引导推进 RIS 相关技术研究、标准化及产业方面的探讨。该组织旨在反映整个 RIS 生态系统,包括超材料、器件、ICT(网络基础设施厂商、移动网络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终端等)、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学术界等所有相关群体的利益。

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组织机构

说明:

1. 成员兼顾管理部门、组织机构、全产业链企业、高校,以通信领域为主,兼顾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等相关领域;

2. 强调国际化,成员同时包括国内、国际的企业、高校和组织。

作为全球性的技术联盟组织,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旨在汇聚产业界力量,有效促进智能超表面相关技术研究、标准化以及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建设智能超表面生态。

组织机构

专家委员会 (排名不分先后) 

特约顾问:杨泽民 CCSA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主任委员:

    崔铁军: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  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罗智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张  瑞: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常务理事会

理事长:崔铁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副理事长(按照单位拼音排序):

    张建华: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程   强:东南大学教授

    杨   帆:清华大学教授

    陈运清: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

    朱洪波: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

    马红兵:中国联通集团科技创新部总经理

    杜   滢:中国信通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副主任

    丁海煜:中国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

    王欣晖:中兴通讯副总裁

秘书处

秘书处设在中国联通。

秘书长:李福昌

常务副秘书长:赵亚军

工作组

每个工作组下设一个组长和若干副组长。

    (1) 硬件与调控组(组长:程强,副组长:许慎恒)

    (2) 软件与算法组(组长:张建华,副组长:戴凌龙)

    (3) 系统技术组(组长:袁弋非,副组长:孙震强)

    (4) 产业推进组(组长:张忠皓)

    (5) 标准合作组(组长:张楠)

导语

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下设5个工作组:硬件与调控组、软件与算法组、系统技术组、产业推荐组和标准合作组。

日前,5个工作组的启动会议均顺利召开。各工作组的启动会议就其主要职责和近期工作计划进行介绍和讨论并输出短期和中长期的工作安排。

系统技术组

主要职责:

1)为联盟提供系统技术研究合作平台。

2)引导联盟成员针对智能超表面系统技术展开合作研究。

3)在联盟单位之间智能超表面系统技术方面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并推动开展智能超表面场景需求、系统架构设计、系统级仿真评估方法研究与方案设计等的工作。

4)输出技术报告、初步系统评估结果等方面的合作成果。

短期工作安排:

1)工作组进一步完善成员单位名单。

2)向成员单位征集意见和建议,收集RIS系统设计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存在的挑战等。

3)按优先级排序开展研究工作。

中长期工作安排:

系统工作组在RISTA五个工作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结合硬件与调控组和软件与算法组的研究成果, 聚焦RIS系统工程中的挑战议题。

2)在RIS应用场景、系统架构、系统级仿真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系统指标等方面达成共识。

3)协同产业与推进组推进RIS产业落地,推动RIS系统的国际标准化合作。

软件与算法组

主要职责:

1)为RISTA提供软件与算法技术研究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2)引导联盟成员针对RIS软件与算法技术提供重要输入,探讨RIS相关算法的技术路线及未来发展趋势,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进一步协作研究,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3) 在RIS算法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验证等方面建立在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4)推进相关软件与算法在实际系统中的落地应用。

短期工作安排:

1)基于各成员单位的意愿和研究基础,成立RIS软件与算法方面细分的专题组(如:基础理论专题组、信道建模专题组、信道估计专题组、预编码算法专题组、交叉研究专题组等),鼓励本组的协作研究走向专业化、系统化。

2)依托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官方学术组织,筹划组织RIS相关的专题论坛、研讨会,工作组及工作组之外的各RIS研发单位分享和讨论最新成果。

3)依托《中国通信》、《通信学报》、《电子学报》、工程院院刊《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等学术期刊,筹划组织RIS相关的专刊,扩大RIS技术的学术影响力,推动RIS技术的研究。

4) 与其他工作组(特别是硬件与调控组、系统技术组)不定期展开技术交流,探讨相关技术和方案的协调发展,促进RIS各领域技术的交叉融合。

5)上述研讨会、专刊等,可考虑与IMT-2030智能超表面任务组、IEEE ComSoc RIS-ETI等国内外组织联合举办,促进不同组织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6)2022年度工作组策划发起1~2次相关专题技术/产业活动。

中长期工作安排:

1)由RIS联盟牵头、工作组具体负责,依托IEEE ICASSP、IEEE ICC等顶级国际会议,组织“RIS算法全球挑战赛”,针对RIS算法领域具有广泛关注度的挑战性课题(比如极低开销的RIS信道估计算法、极低复杂度的RIS预编码算法、鲁棒的多运营商RIS干扰避免算法等),提供基础的算法仿真验证平台以及基线算法实现,吸引全球研究人员共同攻克难题,并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2)收集整理各成员单位在RIS软件和算法方面的亮点成果,以RIS联盟的名义呈递至新闻媒体,提高成员单位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加强RIS亮点成果的宣传和影响。

3)与标准合作组密切合作,推进优秀的RIS软件与算法逐渐走向程序化、标准化。构建统一的RIS软件与算法仿真平台,为各机构的算法提供统一的性能评估框架。

4)参加合作撰写RIS相关技术报告和白皮书。

硬件与调控组

主要职责:

1) 为RISTA提供硬件与调控技术研究的合作平台,引导联盟成员在RIS硬件与调控领域提供技术输入。

2) 加强联盟成员交流机制建设,促进RIS硬件技术路线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3) 开展深度协作研究,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4) 向联盟提供RIS硬件及调控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验证等方面支撑,促进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

5) 为RIS系统技术发展提供关键硬件技术服务,推进RIS在实际系统中的落地应用。

6) 向行业分享、推荐RIS硬件最新科研成果与发展动态,扩大联盟影响力。

短期工作安排:

1) 依托联盟、微波和通信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学术组织、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强RIS技术宣传和联盟信息推介,积极吸纳相关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加入,扩大成员单位规模。

2) 组织工作组内成员单位间技术沟通和交流互访,对RIS硬件设计与调控技术开展研讨,促进RIS硬件技术发展。

3) 在各类期刊上组织RIS设计专刊,扩大RIS技术的学术影响力,推动RIS技术的研究。

4) 与其他工作组(特别是软件与算法组、系统技术组)不定期展开技术交流,探讨RIS相关技术和方案的协调发展,促进RIS各领域技术的交叉融合。

5) 依托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等官方学术组织,组织RIS相关的专题论坛和研讨会,与相关行业单位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发展动态。

中长期工作安排:

1) 收集整理各成员单位在RIS硬件设计方面的亮点成果,以联盟名义呈递至新闻媒体,提高RIS亮点成果的曝光度,提高成员单位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在微波与通信等相关国际会议组织RIS分会,加强联盟影响;组织RIS设计大赛,吸引全球研究人员共同攻克难题,并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3) 与标准合作组密切合作,推进优秀的RIS硬件架构的标准化进程。

4) 构建统一的RIS硬件测试平台,为各机构的RIS硬件提供统一的性能评估框架。

5) 参加合作撰写RIS相关技术报告和白皮书。

产业推进组

主要职责:

1) 积极协调联盟单位与其他组织(如IMT2030等)开展智能超表面设备的集成测试及互通测试;

2) 组织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及行业的交流合作,进行创新成果评估、推广,促进产、学、研、用的成果转化;

3) 积极推动智能超表面应用示范,打造智能超表面产业生态。

短期工作安排:

1) 完成工作组组建,确定工作组参与成员,完成工作组内工作细化和分工。

2) 完成工作组计划编制,并在工作组成员中充分征求意见。向联盟常务理事会汇报工作计划。

3) 参加合作撰写RIS相关技术报告和白皮书。

4) 配合联盟组织第二届“智能超表面技术论坛”,扩大产业影响力。

5) 支撑联盟完成CCSA推进组建立工作,与“毫米波太赫兹产业发展联盟”等行业联盟组织的合作关系,探讨合作机制。

中长期工作安排:

1) 提高工作组活力,鼓励成员主动开展工作,新增副组长单位。

2) 履行工作组职责,按照联盟工作机制要求开展工作,按要求完成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汇报。

3) 做好工作组间沟通,开展组间合作,发挥联盟合力。

4) 持续协助联盟吸收更多成员单位,积极将工作内容形成通讯稿,向媒体发布,扩大联盟影响。

5) 组织联盟与系统设备厂家、终端厂家的研讨会,从各自角度讨论智能超表面应用场景、设备形态、功能需求,探讨系统间联合组网方案,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6) 与IMT2030等行业组织协同合作,适时开展智能超表面互通测试。

7) 组织智能超表面现网应用示范,向社会和业界展示智能超表面应用价值,打造联盟生态。

8) 发布智能超表面产业发展白皮书,向业界发布测试和应用示范成果。

9) 与北京国际通信展(PT)建立合作关系,探讨联盟专区,协助联盟成员进行业务展示。

标准合作组

主要职责:

1) 在联盟各单位及各工作组之间积极建立智能超表面标准方面的合作研究与推动机制,推进智能超表面相关的标准研究。

2) 针对联盟内各成员单位及工作组的研究方向,识别标准影响,并促进相关优秀研究成果的标准化进程。

3) 负责对外标准伙伴关系管理,建立和维护外部标准和学术组织的合作与沟通,通过开展研讨会和专刊等形式分享与探讨最新的标准发展趋势和标准观点。

4) 根据阶段性标准化研究工作,定期产出标准化需求及趋势报告等,扩大智能超表面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

短期工作安排:

1) 积极吸纳相关高校,不同领域(终端,设备商,测试等)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加入标准合作工作组,扩大成员单位规模,确定工作组成员单位名单。

2) 在IMT-2030(6G)推进组的指导下开展标准化工作,并根据IMT-2030标准组的工作范畴,对其中的非重点议题及未涉及的标准组织进行相应的扩展与补充工作。

3) 协同工作组成员单位共同梳理和同步智能超表面在不同领域的现有及潜在标准研究方向/进展/成果,总结归纳出所有领域内涉及智能超表面的内容及关系图谱,用于指导后续标准化工作的全方位开展。

4) 推动RISTA与外部的各个领域标准组织(包含国内及国际的不同领域如通信,材料等标准组织或类标准组织)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协同开展智能超表面的标准化工作。

中长期工作安排:

1) 组织联盟内工作会议。

 a) 同步现有智能超表面标准化进展,分析当前标准适应性,潜在演进方向等。

 b) 同步和梳理智能超表面在各个方向上的技术进展,研究成果和标准化诉求等,协同推进各个工作组的优秀成果在相关标准化组织中的统一展示。

2) 联合外部的相关合作伙伴开展研讨会和专题论刊,分享及探讨最新的智能超表面标准化发展动态或成果,促进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联系与沟通。

3) 组织各成员单位一起撰写对外报告,如标准化需求/方向报告,或者提案等。

4) 参与合作撰写智能超表面相关的技术报告和白皮书等。

新视界·RIS赋能6G | 第三届智能超表面技术论坛成功召开

新视界·RIS赋能6G 第三届智能超表面技术论坛成功召开 11月9日,主题为“新视界·RIS赋能6G”的第三届智能超表面技术论坛在西安市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主办,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联合承办,行晟科技赞助,并得到了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全体成员单位的协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新加坡工程学院院士张瑞、智能超表面联盟特别顾问杨泽民先生、中国移动研究院党委书记张滨、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中心总监李福昌、中兴通讯副总裁段向阳、中兴通讯副总裁王欣晖、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建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宏伟、中兴通讯首席科学家向际鹰以及其它来自国内国际的企业、高校、组织机构等30多位院士、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方式进行,吸引了来自全球百余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智库以及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其中,线下参会人数超过400人,线上人数超过3万人。论坛发布了《共同推进6G智能超表面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的全球倡议,并推出《智能超表面技术白皮书:信道建模与仿真》。此外,会议还举办了“第二届钱塘信息杯全国智能超表面技术应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颁奖仪式,并向47名专家授予了“RISTA前沿大讲堂报告嘉宾证书”。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中国移动研究院党委书记张滨、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中心总监李福昌、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建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宏伟为大会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新加坡工程学院院士张瑞等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和参与了圆桌对话,中兴通讯副总裁段向阳和王欣晖分别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和圆桌对话。论坛围绕智能超表面技术在高价值场景中的应用、核心技术、标准化及产业落地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推动智能超表面技术研究、标准化及产业落地的有效路径。 论坛现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兴通讯、行晟科技等13家企业与高校展示了最新的智能超表面设备原型和专用测试仪器。此外,7家知名期刊和出版社联合布展,并展示了21项优秀大赛作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5G-A和6G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2024年,5G商用已满五年,5G-A网络商用化进程正式启动,而3GPP也已正式启动6G场景用例与需求的研究工作。随着6G技术逐步从预研阶段向标准化阶段迈进,智能超表面技术作为潜在的关键技术之一,日益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技术不仅能够增强传统移动通信的深度覆盖,还能与低空通信、感知定位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为未来无线通信解决网络复杂性、硬件成本和能源消耗等关键问题提供重要支持,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将联合全产业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需求牵引、创新引领和产业协同作用,携手全球伙伴共同推动6G技术的创新与标准化研究,书写通信产业的崭新篇章。 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简介:( http://www.risalliance.com ) 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 TECH Alliance,RISTA)于2022年4月7日正式成立。联盟创始单位包括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作为全球性的技术联盟组织,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旨在引导和推进包括超材料、器件、ICT、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学术界等相关群体,在智能超表面相关技术研究、标准化及产业方面的合作,体现联盟成员的共同愿景,打造智能超表面生态。联盟重点工作包括技术研究、标准产业及合作推广几方面内容。联盟理事长崔铁军院士,特约顾问杨泽民先生,5位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崔铁军院士、刘韵洁院士、张平院士、罗智泉院士和张瑞院士。

查看更多

开辟新维度,定义新范式 第二届RIS技术论坛顺利召开

开辟新维度,定义新范式。2月12日,第二届智能超表面技术论坛在杭州市顺利召开。本文引自C114通信网文章《开辟新维度,定义新范式 第二届RIS技术论坛顺利召开》 开辟新维度,定义新范式。2月12日,第二届智能超表面技术论坛在杭州市顺利召开。 本届技术论坛由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和杭州市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杭州大创小镇管理办公室、杭州市钱塘区信息高等研究院、中兴通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电子学会通信分会联合承办,并由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全体成员单位协办。论坛主题“新维度,新范式(New Dimension, New Paradigm)”。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中国科学院院士冷劲松、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瑾;杭州市钱塘新区党工委书记、钱塘区委书记金承涛;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工信部信通院原院长杨泽民、中国联通科创部总经理马红兵、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陈运清、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张万春、中兴通讯首席科学家向际鹰、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胡俊以及其它来自国内国际企业、高校、国际RIS主要组织机构等30多位省、巿、区领导和资深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来自国内外上百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智库以及行业组织的众多业界专家、学者及学生采用线上(6W+)、线下(450+)融合的方式参加大会。会上发布了《智能超表面技术白皮书》,举办了“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杭州)产业研究院”成立仪式和“信息超材料基础科学中心杭州基地挂牌仪式”,并向23名专家授予了“RISTA前沿大讲堂报告嘉宾证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新加坡工程学院院士张瑞等国内外二十多位资深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及参加圆桌对话,围绕智能超表面技术的研究开发、未来发展、商用化进程、产业化落地的机遇与挑战等,展开广泛的技术交流,共同探讨智能超表面技术如何赋能移动通信网络高质量发展演进。论坛进一步地聚焦共识、凝聚合力,助力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移动通信网络。论坛现场,多达9家企业和高校现场展示了最新智能超表面设备样机和专用测试设备,并吸引了8家知名期刊和出版社布置了展台。 当前,践行“双碳”战略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全社会面临的两大重要任务。作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和数字新底座,智能化综合性移动通信网络在支持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同时,也面临网络复杂度攀升、能源消耗剧增等诸多挑战。打造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通信运营企业的使命和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赢的关键因素。智能超表面是一种基础性创新技术。近年来,大量的理论创新和原型测试工作论证了智能超表面技术在低成本、低功耗和易部署等方面具有优势,在5G-Advanced和未来6G网络中都具有很多潜在机遇和应用前景。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加速驱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关键变量。智能超表面全产业链将继续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辟新发展空间,融入新发展格局,共同推进智能超表面技术创新、标准化演进及产业落地,促进原创技术转化应用、营造有利于原创技术发展的良好生态,为构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为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贡献核心价值。 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简介:( http://www.risalliance.com ) 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 TECH Alliance,RISTA)于2022年4月7日正式成立。联盟创始单位包括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作为全球性的技术联盟组织,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旨在引导和推进包括超材料、器件、ICT、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学术界等相关群体,在智能超表面相关技术研究、标准化及产业方面的合作,体现联盟成员的共同愿景,打造智能超表面生态。联盟重点工作包括技术研究、标准产业及合作推广几方面内容。联盟理事长崔铁军院士,特约顾问杨泽民院长,6位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崔铁军院士、邬江兴院士、刘韵洁院士、张平院士、罗智泉院士和张瑞院士。

查看更多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