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EE 2023年第12期摘要(“面向无线通信的智能超表面设计与系统应用研究”专刊)

【FITEE 2023年第12期“面向无线通信的智能超表面设计与系统应用研究”专刊。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担任主编,金石、程强教授任执行主编。编委包括:Qammer Abbasi教授,Marco di Renzo教授,Vincenzo Galdi教授,戴凌龙教授,高跃教授,李廉林教授,李龙教授,张建华教授,张军副教授。专刊包含1篇社论,2篇综述,10篇研究。原文为英文,为方便各界研究人员阅读,特准备了每篇的中文概要。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全文。】

目 录

社论

1. 面向无线通信的智能超表面

综述

2. 面向6G的可重构智能超表面:应用、挑战和解决方案

3. 面向6G网络的融合透射与反射智能超表面技术:基本原理、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

研究

4. 利用幅相数字编码超表面和半定松弛实现复杂波束

5. 基于实际RIS功耗模型的RIS辅助多小区通信系统能量效率优化

6. 智能超表面辅助放大转发中继网络的波束成形设计

7. 基于超表面天线阵列的射频前端与数字后端联合抗干扰方案

8. 免数模转换的数字可重构智能超表面架构

9. 基于智能超表面宽带模型的下行多用户MISO-OFDM系统最大化最小速率优化

10. 用于极化和轨道角动量复用通信的多馈多模超表面

11.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辅助的联合优化功率控制和被动波束赋形的抗干扰传输方法

12. 基于多径衰落信道方向图可重构天线辅助的无线物理层密钥生成

13. 可重构智能表面与3GPP release-18中的网络控制中继器的性能分析


1. 面向无线通信的智能超表面
程强,金石,崔铁军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南京市,210096

摘要:智能超表面(RIS)是一种具有可重构电磁特性的二维人工材料。通过改变嵌入RIS元件中的可调谐器件的控制信号,可独立地调整每个元件表面电磁波的相位、振幅、偏振和频率响应,因此能够以可编程的方式重塑空间电磁波的波前。RIS提供了强大的能力来控制无线传播环境,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同时具有低复杂性、结构简单、低成本的优点,在无线覆盖扩展、无线覆盖增强以及无线系统容量的提高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目前,RIS辅助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聚焦以下几个关键点:

1. RIS硬件的低功耗、低成本设计

RIS开发过程中,功耗和系统成本是其未来大规模部署的两个关键因素。控制和驱动电路及其可调谐组件的功耗通常在系统功耗中比例较高。微波材料和射频(RF)部件的有效成本控制也很重要。如何实现功耗、成本和性能之间的良好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2. 新硬件架构和模型下的RIS波束形成设计

随着RIS技术的进步,RIS硬件在网络中的配置愈发多样化。RIS与放大转发(AF)中继的结合有望平衡硬件成本和通信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引进新型RIS,进一步实现传输波和反射波的联合调控,并实现全向空间的完整覆盖。此外,还可引入RIS的宽带信道模型和现实功耗模型,以支持RIS波束成形和能效性能的联合优化。

3. RIS的新应用和标准化考虑

RIS技术的引入为物理层通信安全带来新的维度。基于RIS的物理层密钥生成协议可以通过反射模式的动态优化来提高密钥容量。优化基站发射功率和RIS无源波束成形有助于减少干扰。此外,RIS标准化讨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也是非常迫切的,从标准化的角度,将RIS的性能与3GPP release-18R18)中的网络控制中继器(NCR)进行比较很有意义。

目前,RIS在无线通信中的未来应用仍面临多重机遇与挑战。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刊《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组织了本期专刊。经严格评审,选出12篇论文,包括2篇综述和10篇研究,涵盖了物理实现、算法设计和标准化等热点话题。

引用信息:Qiang CHENG, Shi JIN, Tiejun CUI, 2023.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665-1668https://doi.org/10.1631/FITEE.2320000

2. 面向6G的可重构智能超表面:应用、挑战和解决方案
赵亚军1,2
1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北京市,100081
2中兴通讯,中国北京市,100029

摘要:学者们有望继续提高智能超表面(RIS)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RIS工程应用提供更高的理论极限。通过诸多学术研究的突破以及工程化的推动,RIS技术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本文首先概述RIS工程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关注其典型技术特性、分类和部署场景。然后,系统、全面地分析了RIS面临的挑战,提出潜在解决方案,包括通过级联信道解耦来解决波束成形问题、解决RIS调控约束的解决方案、探索RIS基于网络控制的系统架构、研究信道调控和信息调制的融合、研究真时延(TTD)机制在RIS中的使用,并探讨了RIS辅助非的正交多址接入(NOMA)和基于RIS的发射机。最后,讨论了该领域的未来趋势和挑战。

关键词:6G;智能超表面;级联信道解耦;RIS调控约束;RIS系统架构;真时延
引用信息:Yajun ZHAO, 2023.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for 6G: applications,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669-1688https://doi.org/10.1631/FITEE.2200666
3. 面向6G的融合透射与反射智能超表面技术:基本原理、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
刘元玮1,许嘉琪1,王照霖1,慕熹东1,张建华2,张平2
1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英国伦敦市,E1 4NS
2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市,100876

摘要:融合透射与反射智能超表面(STAR-RIS)因其可实现360°覆盖和增强自由度的优势而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本文首先从硬件模型、信道模型和信号模型3个角度概述STAR-RIS的基本原理。随后,从相移、方向性和能耗角度介绍STAR-RIS3种代表性分类方法。本文还研究了独立相移和耦合相移情况下STAR-RIS的波束成形设计,并针对两种相移模型提出一个通用优化框架。该框架具有很高的兼容性和可证明的最优性,并且不受应用场景限制。为展现STAR-RIS的潜在优势,进一步讨论了STAR-RIS在第六代无线通信(6G)中几个前景广阔的应用。最后,针对性地探讨了STAR-RIS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机遇。

关键词:第六代无线通信(6G);智能超表面;智能无线电环境;融合透射与反射

引用信息:Yuanwei LIU, Jiaqi XU, Zhaolin WANG, Xidong MU, Jianhua ZHANG, Ping ZHANG, 2023. 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STAR) RIS for 6G: fundamentals,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689-1707https://doi.org/10.1631/FITEE.2300490
4. 利用幅相数字编码超表面和半定松弛实现复杂波束
武军伟1,2,3,华琼1,徐辉1,杨汉卿1,汪正兴1,程强1,崔铁军1,2,3
1东南大学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南京市,210096
2鹏城实验室,中国深圳市,518055
3琶洲实验室(黄埔),中国广州市,510555

摘要:复杂波束在无线通信、雷达和卫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利用半定松弛优化和幅相数字编码超表面实现复杂波束的快速有效方法。作为该方法的应用实例,设计了具有余割、平顶和双峰形状的复杂波束,并通过全波模拟和实验测量进行了验证,结果具有良好的主瓣和副瓣性能,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以往工作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解决复杂的波束形成问题,对无线应用中波束形成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天线波束;幅相编码超表面;远场综合;半正定松弛

引用信息:Junwei WU, Qiong HUA, Hui XU, Hanqing YANG, Zhengxing WANG, Qiang CHENG, Tiejun CUI, 2023. Realizing complex beams via amplitude-phase digital coding metasurface and semidefinite relaxation optimization.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708-1716. https://doi.org/10.1631/FITEE.2300146

5. 基于实际RIS功耗模型的RIS辅助多小区通信系统能量效率优化

许丹宁,韩瑜,李潇,王静赫,金石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南京市,210096

摘要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是一种被广泛认可能够辅助基站与边缘用户之间通信的潜在技术。本文基于实际的RIS功耗模型,研究了RIS辅助多小区通信系统的能量效率。为了最大化系统的能量效率,提出一种交替优化算法,该算法联合优化了基站处的发射波束成形向量和RIS相移矩阵。首先,通过求解转换后的加权最小均方误差问题,对发射波束成形向量进行优化。随后,为解决RIS单元功耗与其离散相移之间的离散关系所导致的计算困难问题,使用一个连续函数来近似它们的关系。利用这种近似关系,采用优化最小化MM算法来优化连续的RIS相移,然后将得到的相移量化为离散相移。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升了系统的能量效率。


关键词:可重构智能超表面;能量效率;多小区通信系统

引用信息:Danning XU, Yu HAN, Xiao LI, Jinghe WANG, Shi JIN, 2023.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for RIS-assisted multi-cell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practical RIS power consumption model.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717-1727https://doi.org/10.1631/FITEE.2300136

6. 智能超表面辅助放大转发中继网络的波束成形设计

王雪辉1,束锋1,2,陈日清3,张鹏1,张旗1,夏桂阳4,石伟萍2,王江舟5

1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海口市,570228

2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中国南京市,210094

3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福建农业大数据研究院,中国福州市,350002

4安徽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中国合肥市,230036

5肯特大学工程学院,英国坎特伯雷市,CT2 7NT

摘要:使用可重构智能表面(RIS)增强速率性能涉及到RIS作为无源反射器的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RIS辅助放大转发(AF)中继网络。为使信噪比最大化,提出两种方法联合优化AF中继的波束成形矩阵和RIS的相移矩阵。首先,为获得高速率,提出一种基于Charnes-Cooper变换和半定规划(CCT-SDP)的高性能交替优化(AO)方法。其中,将优化问题分解为3个子问题,并通过CCT-SDP和高斯随机化方法分别求解子问题和恢复秩一解。然而,CCT-SDP方法中优化矩阵变量会带来极高复杂度。为降低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Dinkelbachs变换和连续凸近似(DT-SCA)的低复杂度AO方法。其中,优化变量是向量,并通过DT-SCA方法求解3个解耦的子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3个基准(即具有随机相位的RIS辅助的AF中继网络、没有RISAF中继网络和没有AF中继的RIS辅助的网络)相比,所提CCT-SDPDT-SCA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速率性能。此外,低复杂度的DT-SCA方法与CCT-SDP方法速率接近。

关键词:可重构智能表面;放大转发(AF)中继;波束成形;相移;半定规划;连续凸近似
引用信息:Xuehui WANG, Feng SHU, Riqing CHEN, Peng ZHANG, Qi ZHANG, Guiyang XIA, Weiping SHI, Jiangzhou WANG, 2023. Beamforming design for RIS-aided AF relay networks.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728-1738. https://doi.org/10.1631/FITEE.2300118
7. 基于超表面天线阵列的射频前端与数字后端联合抗干扰方案
楼洋明,金梁,江文宇,肖帅芳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中国郑州市,450001

摘要:阵列自由度的大小决定了能够应对的干扰数量与抗干扰性能。现有阵列只能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提高自由度。另一方面,接收信号在进行数字化时,大功率干扰将导致用于表示期望信号的模数转换器(ADC)量化位位数下降,进一步提高后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抗干扰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超表面天线阵列的射频前端与数字后端联合抗干扰方案,利用超表面天线快速可重构能力,对同一信号切换不同方向图接收,令单通道等效为多通道,提高阵列自由度。利用独立成分分析获得信道盲估计结果,在天线最小信干比约束条件下对天线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在高功率干扰条件下,通过在射频前端抑制干扰,采用较低位数的ADC,阵列也能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案相比于传统阵列,令接收信号的误比特率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关键词:抗干扰;多输入多输出;超表面天线阵列;独立成分分析
引用信息:Yangming LOU, Liang JIN, Wenyu JIANG, Shuaifang XIAO, 2023. Joint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and digital back-end anti-jamming scheme based on metasurface antenna array.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739-1751https://doi.org/10.1631/FITEE.2300113

8. 免数模转换的数字可重构智能超表面架构
彭淼然1,2,3,阚锦昊1,2,3,肖丽霞1,2,3,刘光华1,2,3,江涛1,2,3
1华中科技大学6G移动通信研究中心中国武汉市,430071
2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武汉市,430071
3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中国武汉市,430071

摘要:本文研究用于数字可重构智能超表面系统的新型免数模转换架构。其中,微带传输线被用于反射系数控制,从而降低系统功耗。在所提架构中,每个单刀4掷开关同时控制一组元件的反射系数以实现2位移相器。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出一种新型调制方案,该方案能获得接近传统正交幅度调制方案的性能。为了突破相移位数的限制,联合使用频移与相位旋转获得更多的星座点。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架构能够获得理想的传输性能。进一步地,可通过扩展智能超表面单元数量以及相移比特,可实现64-QAM256-QAM等高阶调制方案。
关键词:可重构智能超表面;硬件实现;高阶调制
引用信息:Miaoran PENG, Jinhao KAN, Lixia XIAO, Guanghua LIU, Tao JIANG, 2023. DAC-free architecture for digital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752-1762.
https://doi.org/10.1631/FITEE.2300133

9. 基于智能超表面宽带模型的下行多用户MISO-OFDM系统最大化最小速率优化
全永桦1,田中1,陈正川1,2,王敏3,4,贾云健1
1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重庆市,400044
2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省信息通信网络及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安市,710121
3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中国重庆市,400065
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无线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桂林市,541004
摘要:智能超表面具有智能化改变无线环境的能力。考虑到宽带系统中子信道的衰减和拥挤的用户,我们将智能超表面引入具有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的多用户多入单出(multi-input single-output, MISO)系统,用于增强系统性能。基于智能超表面的近似实用宽带模型,智能超表面辅助密集用户的最小速率最大化问题被表征为包含子载波分配、基站发送预编码矩阵和智能超表面无源波束形成的联合优化问题。提出联盟博弈子载波分配算法解决子载波的空频资源分配问题,改善密集用户间的干扰拓扑。利用分数规划和凸优化方法优化预编码矩阵和智能超表面无源波束形成,提高了宽带系统中所有子信道的频谱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联盟博弈子载波分配算法为密集用户提供了显著的速率增益。此外,所提联合优化方法展示了智能超表面在该系统中的显著优势。
关键词:智能超表面;最大化最小速率;联盟博弈子载波分配
引用信息:Yonghua QUAN, Zhong TIAN, Zhengchuan CHEN, Min WANG, Yunjian JIA, 2023. Max-min rate optimization for multi-user MISO-OFDM systems assisted by RIS with wideband model.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763-1775https://doi.org/10.1631/FITEE.2300120

10. 用于极化和轨道角动量复用通信的多馈多模超表面
阳棂均1,孙胜1,沙威2,李龙3,胡俊1
1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成都市,611731
2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杭州市,310027
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中国西安市,710071

摘要:携带自旋和轨道角动量(OAM)的波束在光学和无线电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大多数无源波束调控装置只提供有限操作,例如自旋(极化)锁定的波前、静态OAM模式组合或不可控制的OAM能量分配。本文提出一种多馈源反射型超表面装置,可以在动态切换OAM模式和极化组合的同时,对各模式间的能量精确分配。具体而言,提出4个结合传播和几何相位的超表面单元来克服自旋锁定相位限制,并分析这些单元的鲁棒性。通过引入振幅项和多馈源技术,所提超表面可以生成具有可控能量和可变模式OAM电磁波束。使用所提超表面装置,搭建了工作在14 GHz的基于OAM模式和圆极化复用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系统中最大串扰是−9 dB,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轨道角动量(OAM);几何相位;多馈源超表面;自旋解耦超表面;涡旋波通讯
引用信息:Lingjun YANG, Sheng SUN, Wei E. I. SHA, Long LI, Jun HU, 2023. Multi-feed multimode metasurface for independent orbital-angular-momentum communication in dual polarization.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776-1790https://doi.org/10.1631/FITEE.2200471

11.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联合优化功率控制和被动波束赋形的抗干扰传输方法
刘洋,许魁,夏晓晨,谢威,马楠,徐键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中国南京市,210007

摘要:由于无线传播环境的开放性,无线网络极易受到恶意干扰,严重影响其合法通信性能。研究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抗干扰通信系统,通过优化基站的发射功率和可重构智能表面的被动波束成形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考虑到智能干扰机的动态和不可预测性,将发射功率和可重构智能表面反射系数的联合优化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为解决复杂和耦合的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深度Q网络的学习框架,提高系统的可达速率和能量效率。与大多数功率域的抗干扰方法需要干扰功率信息不同,提出的双深度Q网络算法更能适应动态和未知的干扰环境,而不依赖于关于干扰功率的先验信息。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抗干扰性能和能量效率方面均优于多臂赌博机算法和深度Q网络算法。

关键词:可重构智能表面;功率控制;抗干扰;强化学习
引用信息:Yang LIU, Kui XU, Xiaochen XIA, Wei XIE, Nan MA, Jianhui XU, 2023. Joint power control and passive beamforming optimization in RIS-assisted anti-jamming communication.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791-1802https://doi.org/10.1631/FITEE.2200646
12. 基于多径衰落信道方向图可重构天线辅助的无线物理层密钥生成
万政1,闫梦瑶1,黄开枝1,2,钟州1,许晓明1,陈亚军1,吴凡2
1信息工程大学,中国郑州市,450001
2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中国南京市,210096
摘要:物理层密钥生成技术利用无线信道的互易性、随机性生成共享密钥。然而,多径衰落会降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导致较低的密钥生成速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的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案提升密钥容量。具体地,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reflecting surface, RIS)的可重构天线架构,利用灵活重构天线方向图的能力,提出基于可重构天线的物理层密钥生成协议。通过提出的基于原子范数最小化的多径信道估计算法以及多径信号匹配接收优化算法,可以实现通过减轻多径衰落的影响提高密钥生成速率。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所提出方案能抵抗多径衰落并实现较高的密钥生成速率。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天线方向图自由度的增加可以显着增加密钥容量。

关键词:物理层安全;密钥生成;智能超表面;多径衰落;方向图可重构天线
引用信息:Zheng WAN, Mengyao YAN, Kaizhi HUANG, Zhou ZHONG, Xiaoming XU, Yajun CHEN, Fan WU, 2023. Pattern reconfigurable antenna assisted secret key generation from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s.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803-1814https://doi.org/10.1631/FITEE.2300126

13. 可重构智能表面与3GPP release-18中的网络控制中继器的性能分析
孙艺玮1,段博洋2,苏鑫1,王菡凝1,顾琪1,金婧1,袁弋非1
1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未来研究院,中国北京市,100053
2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北京市,100876

摘要:作为实现6G的候选技术之一,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备受瞩目。为了更好地探索RIS的优势,本文将RIS3GPP release-18中的网络控制中继器(network-controlled repeaterNCR)的性能进行比较。首先,从理论上分析RISNCR的接收信号功率和信噪比性能。接着,模拟了RISNCR在频率范围1和频率范围2波段的系统级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信干噪比性能。最后,根据RISNCR的比较结果,对工程应用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可重构智能表面(RIS);网络控制中继器(NCR);标准化;系统级仿真
引用信息:Yiwei SUN, Boyang DUAN, Xin SU, Hanning WANG, Qi GU, Jing JIN, Yifei YUAN, 2023.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RIS and network controlled repeater in 3GPP Release-18.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4(12):1815-1828https://doi.org/10.1631/FITEE.2300321



专刊主编

崔铁军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超材料和复杂目标及复杂环境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牵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变革性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主题项目、教育部“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教育部“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等。
现担任剑桥大学出版社“超材料短书系列”共主编、Mater Todays Electron编辑、Research副主编,担任Nat Sci ReveLightAdv Opt MaterSmall StructAdv Photon ResPhotoniX编委或指导委员会成员。研究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美国光学学会2016年30项重要成果、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自然科学基金2016年基础研究十大进展、202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自2014年起连续入选Elsevier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自2019年起连续入选科睿唯安物理领域高被引学者。

执行主编

金石工学博士,东南大学副校长,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围绕蜂窝移动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物联网理论与关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出版专著2部,教材1本。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IEEE通信学会莱斯奖、IEEE信号处理学会最佳青年作者论文奖、Electron Lett最佳论文奖、China Commun最佳论文奖等10余个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最佳论文奖,2014至2020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9和2020年两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江苏省特聘教授、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民盟江苏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程强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江苏省首批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以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项目,拥有一项美国专利和14项国内专利。研究工作入选2014年和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1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为国家部委专家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曾任2008年和2010年度国际超材料研讨会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席, 多个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并受邀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目前担任Front NanotechnolSci RepElectronics等刊物编委。

编委(按姓氏字母序):

Qammer Abbasi教授,University of Glasgow(英国)

戴凌龙教授,清华大学

Marco di Renzo教授,Paris-Saclay University(法国)

Vincenzo Galdi教授,University of Sannio(意大利)

高跃教授,复旦大学

李廉林教授,北京大学

李龙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张建华教授,北京邮电大学

张军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往期目录

‍‍FITEE 2023年第11期
FITEE 2023年第10期
‍‍FITEE 2023年第9期(“智能动力学优化方法与应用”专题)
‍‍FITEE 2023年第8期
‍‍FITEE 2023年第7期
FITEE 2023年第6期

FITEE 2023年第5期(“新型存储系统设计与应用”专题)

FITEE 2023年第4期

FITEE 2023年第3期
FITEE 2023年第2期
FITEE 2023年第1期
FITEE 2022年第12期
FITEE 2022年第11期
FITEE 2022年第10期
FITEE 2022年第9期(“视觉知识”专栏)
FITEE 2022年第8期(“人机协同与认知计算”专题)
FITEE 2022年第7期(“多智能体系统的组织化和体系化博弈”专题)
FITEE 2022年第6期
FITEE 2022年第5期(“软件数据智能分析”专题)
FITEE 2022年第4期(“人工智能在空间环境和航天器中的应用”专题)
FITEE 2022年第3期
FITEE 2022年第2期
FITEE 2022年第1期(“智简无线网络理论与技术”专题)
FITEE 2021年第12期
FITEE 2021年第11期
FITEE 2021年第10期
FITEE 2021年第9期
FITEE 2021年第8期
FITEE 2021年第7期
FITEE 2021年第6期
FITEE 2021年第5期(首期“视觉知识”专栏)
FITEE 2021年第4期(高通量毫米波无线通信”专刊
FITEE 2021年第3期(“超快低维材料器件及其调控”专题)
FITEE 2021年第2期
FITEE 2021年第1期(“复杂网络和系统的分布式滤波与控制”专刊)

期刊动态


2023最新影响因子3.0,Q2区,信息电子类综合刊 | FITEE征稿!
中国科协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FITEE入选信息通信领域T1目录!
首期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青年学术前沿论坛成功举办,段宝岩院士领衔
2021最新影响因子公布 FITEE首次突破2.0
FITEE影响因子提升55%,首次跨入Q2区
FITEE 发布首届优秀论文/专题、杰出编委/通讯专家名单!
FITEE主编、编委文章列表(2019.1~2021.8)
FITEE通讯专家文章列表(2019.1~2021.8)
聚焦先进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创新,“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论坛”第5期成功举办!
中国工程院发布信息电子领域10+10全球工程前沿
FITEE微信上线新功能,不需下载PDF,即可阅览每期中英文摘要和全文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FITEE) 第二届编委会2020年度扩大会议顺利召开
FITEE首批通讯专家聘任仪式暨第一次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
FITEE第二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浙江大学召开





关于本刊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简称FITEE,中文名《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ISSN 2095-9184,CN 33-1389/TP)是信息电子类综合性英文学术月刊,SCI-E、EI收录,最新影响因子3.0,位于JCR Q2分区。前身为2010年创办的《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C辑:计算机与电子》,2015年更为现名,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刊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分刊。覆盖计算机、信息与通信、控制、电子、光学等领域。文章类型包括研究论文、综述、个人视点、评述等。现任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费爱国。实行国际同行评审制,初次转达意见一般在2~3个月内。文章一经录用将快速在线。

2019年,荣获中国科协等七部委推出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梯队期刊)。2021~2022年,先后入选信息通信领域(中国通信学会组织评选)和计算领域(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评选)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均被列为最高的T1级别;入选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2022(交叉/综合/新兴)。


官网http://www.fitee.zjujournals.com

期刊Springer主页

http://www.springer.com/computer/journal/11714

投稿http://www.editorialmanager.com/zusc

邮发代号:32-324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

电话:+86-571-88273162

邮箱:fitee@zju.edu.cn


微信加群
为方便广大科研人员交流讨论,本平台建有以下学科微信群。有需要加群的用户,请加小编个人微信号fitee_xb,并留言备注所在机构和想要加入的群,小编会拉您进群。营销广告人员请勿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群

光学工程与技术群

控制科学与技术群

信息与通信群

电子类讨论群

人工智能一群

加关注  ID: fitee_cae
本公众号为中国工程院院刊《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SCI-E、EI检索期刊)官方微信,功能包括:传播期刊的学术文章;为刊物关联学人(读者、作者、评审人、编委,等)提供便捷服务;发布学术写作、评审、编辑、出版等相关资讯;介绍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学术人物、学术思想、学术成果,展示该领域科学研究前沿进展;为该领域海内外学者提供友好互动平台。

近期新闻